- 民國四十四年元旦英雄大會上,先總統 蔣公親為一江山地區王生明司令佩戴戰鬥英雄章。
紀念一江山戰役五十周年
砥柱中流挽狂瀾 精忠報國人輩出
【編按】民國四十四年元月十八日,戍守大陳島前哨一江山的千餘官兵同仁,在地區司令王生明將軍指揮下,面對三萬餘進犯的中共陸海空軍,以一當十,堅強固守,激戰三天,至元月廿日殲敵數千,直至全部壯烈成仁,使中共犯臺圖謀,不得不重新估量;其精忠氣節,更上比田橫、太原五百完人,輝耀古今,而知今日臺海穩定局面,得來不易。時值一江山戰役五十周年紀念,本刊特概述當年戰況,再次緬懷先烈報國赤忱,並祈祝兩岸永久之和平。
民國九十四年一月廿日是一江山千餘將士壯烈殉國五十周年紀念日。國軍歷史文物館將自北部開始,巡迴中南部配合展出相關文物;台北市政府亦將於南港軍人公墓的一江山陣亡將士紀念碑前,由馬英九市長立上紀念銘文。
民國四十四年元月十八日七時五十八分,中共集陸軍三萬餘人、艦艇一五四艘、飛機二八八架次,三軍聯合,大舉進犯孤懸海門和大陳島間的一江山,並以絕對優勢兵力強行登陸,人海、火海蜂湧這面積約一.二平方公里的小島上。
地區司令王生明上校率領官兵同仁拼死迎擊,自日出到日沒,日沒又日出,共軍一波躺下、一波又來,人海、火海連撲三天,上岸共軍近七千;廿日拂曉,共軍再增援五百餘人作第三次總攻擊,至下午四時許,距一江山陣地僅五十公尺,王司令率殘餘傷患衝鋒肉搏,計殲敵三千餘,毀敵機五架、沉共艦多艘,直至彈盡援絕,拉開僅存一顆手榴彈保險,以身殉國;全島七百廿位戰鬥官兵、三百後勤和十位護理人員等一千零卅位,全部壯烈成仁。消息傳回臺灣,朝野齊震悼,先總統 蔣公親臨致祭,追晉王生明司令陸軍少將,入祀忠烈祠。嗣後,政府便接運大陳軍民來臺,集中力量,續為反共復國大業奮鬥。
王烈士生明將軍,別號至誠,民前二年二月廿九日生於湖南祁陽蕭家村,幼讀私塾二年,因家貧輟學,十五歲從軍,自預備兵到晉任地區司令,歷經剿共、抗戰諸役,功勳彪炳。特別是能急人之急、憂國之憂,凡友軍告急即請赴援解圍,遷臺後仍不改本色。
卅八年春,王烈士隨軍遷臺,因川陝告急,又電西安綏靖主任胡宗南將軍請纓,乃自一九八師增設副師長調升一三五師少將副師長,面對侵犯成都共軍,以寡擊眾,戰至應山,到彈盡援絕,與吳俊將軍化裝出險,並備毒藥以防萬一。
卅九年二月輾轉返臺,入國防部政幹班受訓後,調任大陳防衛部一江山地區副司令,不久繼任南麂地區副司令,至四十三年升任司令,開拓創造,防務堅強。後共軍據鯁門頭門,一江山大受威脅。大陳防衛司令官劉廉一將軍以其作戰細心勇敢,於十月改任一江山地區司令,加強大陳國軍海上監視哨戰備功能。其間,共軍兩度猛烈砲擊與飛機猛炸,王司令軍服為彈片洞穿數處,仍指揮若定,有效壓制;而當烽火彌漫,身處飲水奇缺、荒蕪枯島的全體官兵尤堅決奮戰。王司令率同孫剛甫主任等一百五十餘位代表,更於十二月廿日刺血簽名,效忠總統、誓死固守;而於四十四年元月榮膺第五屆陸軍戰鬥英雄第一名,獲先總統 蔣公親為佩戴英雄章嘉勉。
果然,王司令和全體袍澤在三周之後,就用性命體現了決心。且看台北縣中和市一江新城大門內右牆上鐫刻何志浩將軍於四十五年五月所書《一江山烈士歌》之描述:「一江小島海中立,海天風雨夜來急,波濤洶湧勢滔天,人海捲來一群賊,砥柱中流挽狂瀾,海峽鏖戰天變色,守軍浴血齊戰死,恐後爭先鬼神泣。吁嗟呼,田橫已逝,太原繼起,精忠報國人輩出。……」
王生明將軍遺孀茹苦含莘養育獨子應文先生繼志承烈,自幼懷報國志向,高中畢業即考入政戰學校十一期新聞系,巧的是入伍受訓和任官代訓兵員地點,都在台中縣太平車籠埔「一江橋」第五訓練中心;後曾受短期特種訓練,但大都服役軍管部相關單位,服務官兵袍澤,以迄上校退伍,成為榮民。
身為一江山戰役指揮官之子,王應文在桃園任台北師管區中尉時,年方廿六歲,便承烈士遺屬推舉為「一江新村自治會會長」;九十三年一月十一日當選「一江山烈遺屬協會」第一任理事長,現又兼任「渡海興台會」理事長,廣泛蒐藏、展示相關史料,讓先烈光輝映照千秋。
王應文理事長表示,一江山戰役乃中共對我地面決戰,是其陸海空軍首次聯合作戰,先後準備三年、偵察三年,並延後三次,到四十四年一月才發動攻擊,卻遇到全體守軍寧死不退的強烈抵抗,且因一江山烈士堅強固守,使中共犯臺圖謀,不得不重新估量,因而維持了臺海局勢半世紀的穩定。當年,蔣緯國將軍就曾指出,一江山戰役是兩岸對峙五十年的關鍵。在歷史、文化和心理方面,都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
目前,臺灣各地紀念一江山戰役的地區、文物和路名,有台北縣中和市一江新城、一江堂及紀念碑,基隆市十方寶覺寺的一江山烈士紀念祠,台北市南港區一江山紀念碑,嘉義市中山公園紀念碑,台北市一江街和一江公園紀念碑,台中縣太平市車籠埔的一江橋和大甲鎮瀾宮供奉的一江山烈士牌位,高雄鳳山的王生明路,以及澎湖生明營房內的生明樓,都可供國人緬懷。
(資料提供:王應文∕訪談整理:繼民)(點閱次數:3290)